自由  

 

 

距上次讀厚書《迷宮中的戀人》
已有大段日子
這回
給自己交稿後的禮物
是沈溺在另一本厚書《自由》

全書673 重如啞鈴 練臂肌用都行

翻譯小說 人名地名不易消化

從第二章《最好的朋友》起
看到書中主人翁結婚
越看越悲涼 越讀越放不下

書中主角 不自覺地
受制原生家庭給的影響
這不自覺 這無意識
正是最可怕處…….

明明都是誠惶誠恐 戒慎恐懼地
決心要擺脫不幸的過往
活出屬於自己的天地

但為什麼?
越謹慎 越錯落?

看見也知曉書中人作為
是不幸的發端
苦覓幸福自認正確且對的用力著
卻不知
是終將幻滅的前戲

而大有共鳴
是因這樣的人兒比比皆是(或者包括我自己?)

151頁有兩行對白

佩蒂在拉瓜迪亞機場哭著告訴沃爾特:「我恨我的家人!」
沃爾特勇敢地回應道:「我們可以建立自己的家!」

然後這對戀人結婚了建立自己的家庭了

佩蒂對於從小父母沒為她做到的種種保護照顧和支持
立志要在自己跟沃爾特生養的孩子們身上做彌補跟修正

不過
刻意努力經營到最後的結果 卻成為兒子厭惡的母親
在兒子眼中
佩蒂許多行為都是矯情又荒謬可笑的

沃爾特
是心性正直處事嚴謹   凡事皆盡力負責到底的好男人
他來自不幸又多苦多難的家庭

面對抉擇時
總是先犧牲自己來成全家人或愛人

婚後
他放棄自己的理想
堅持要給佩蒂最完美最周全的照顧
要跟佩蒂建立一個完美家庭

到最後
刻意討好順從妻子
一路放棄自己真實感受跟真心所要的結果

一敗塗地

 

讀至161
開始不忍往下看 又不願放下

 

人們努力逃離陰影
種種努力的作為
因為刻意
因為恐懼
反而聽不見也感受不到真心要的是什麼?
感覺良好的是什麼?

客觀的感受不存在了


存在的   是過往創傷延伸出的強大信念

扭曲目中風景
虛擬出  「只要不那樣我就能幸福」的假象

急著想證明
可以活出自己的人生
不會跟我的父母一樣

這些努力 是為了想要一個 美好未來
結果只是
無意識地持續在修正過去 那些不可逆的種種

根本未活出真實自己(或者也未來得及理解真正的自己?

看似自由的 做出的種種抉擇與決定
實則從未真正自由

真相是
恐懼 這巨大背後靈
冥冥中 一直操控自己的命運

越是拼勁全力要甩脫陰影
陰影更如影隨形纏縛自己

書未看完
已被作者洞悉世情 人情 的功力震撼

關於那些陰暗情緒

伏在心裡
如濕地 長青苔
曖昧 渾沌 蔓延 覆蓋
默默啃蝕 這越來越不清明的心靈
侵蝕掉 大好未來

也許
真正的自由
不是拼勁做決定做選擇
也不是盲目的急於逃離
或迫切地證明自己很好
亦不是找個正確的人相愛

停下來面對陰影
清理陰影
似乎比   不斷用力對抗陰影
更要緊

否則
永遠被莫名的恐懼糾纏

眼睛看不見真相
越愛越糊塗
逃越遠 越迷惘
漸漸連自己
都不再認識自己

活向未知的
竟是這滿身心 皆屬過去的幽靈

難怪結局是又累又痛
精疲力竭
而苦追的幸福
更遙不可及

然後
一生
已過去了

當然
以上對本書的感想
也不客觀
純屬讀者我
自己的感觸與偏見

阿捨 2013-8-7





下方介紹
出自[自由]一書網路資訊

追求自由,就能得到幸福?

小說描寫柏格蘭這個家庭及其家族成員,並延伸到他們最親近的朋友、包括戀人,時間跨越多年一層層描繪這些人之間的關係。

柏格蘭家座落在明尼蘇達州聖保羅,這一帶正在變化著。
沃爾特在跨國企業集團3M任職。
他的妻子佩蒂——一個不滿現狀的郊區母親——大學時代她是明星籃球員
婚後無工作,在家照顧兩個孩子:潔西嘉和喬伊。

這個家庭看上去其樂融融,但家庭所賴以存在的情感基礎並不牢靠。


沃爾特的父親是個酒鬼,經營汽車旅館,家裡多半依賴他勤懇照料旅館,卻對他不表感激,他心中一直有着不滿之情。

他與佩蒂的婚姻慢慢出現裂痕,當孩 子長大後,他開始沉溺於一場堂吉訶德式的營救活動,深信自己將解救一種即將絕種的深藍色鳴鳥。

佩蒂沒有工作,學生時代曾是籃球明星,婚後的佩蒂,通過酗 酒,以及溺愛兒子喬伊排憂解愁,後來更重然對大學時代另一個朋友的戀情,一個搖滾音樂家理查•卡茲,也是沃爾特的好友。


小說基本上延著這群人(沃爾特的父母、佩蒂的父母、孩子、孩子的戀人、鄰居、同學、同事等)而發展

法蘭岑對這一切
只需要隨便勾勒幾筆,人物形象 便躍然紙上。

他對待書中人物的態度既溫和又無情,準確寫出21世紀的美國人心靈,寫出這些追求著幸福,卻總在失落感中徘徊的人們。

法蘭岑筆下這群人對自由 的追求似乎並不能帶來幸福,而最後因為營救蔚藍鶯而捲入華府醜聞的沃爾特,會對自由美國做出怎麼樣的回應呢?會對他自己似乎破碎的人生做出怎麼樣的決定 呢?


《自由》這個書名,起源於作者希望透過這個故事,釋放自己,讓自己自由。
但是追尋自由會為人帶來甚麼?
自由自在就是幸福?透過小說,法蘭岑有全新的答案。


世紀小說的誕生 The novel of the century

2010年8月23號,十年不曾以作家當封面人物的《時代》雜誌,以「偉大的美國小說家」為封面大標題,推選法蘭岑為當期封面人物。當年八月初, 歐巴馬總統看完法蘭岑的最新小說《自由》樣書,讚嘆:「太驚人了!」這本書隨後在八月底出版,隨即登上紐約時報及各大書店暢銷冠軍。一時之間(其實延燒到 年底),美國人到處問人:「你看過《自由》了嗎?」

法蘭岑不是第一次掀起媒體風潮,2001年,他就曾經以第三部小說《糾正》豔驚全美,不但創下文學小說暢銷三百萬冊的紀錄,並拿下美國國家書卷 獎,還鬧出轟動的歐普拉vs.法蘭岑事件(傳媒女王與純文學明星彼此較量?)。相距九年後,平日深居簡出、不修邊幅的法蘭岑交出了第四本長篇小說,這一 次,美國人先問:「他能超越獲得滿堂采的前作《糾正》嗎?」天生不適應傳媒喧囂的寫作個性,這次媒體還願意捧著他嗎?

法蘭岑做到了,讀過《自由》的驚歎聲此起彼落,各大媒體書評相繼叫好,《紐約時報》說:「這是法蘭岑迄今為止最觸動人心的小說——這既是一部關於 問題家庭的精彩記錄,又是一幅不可磨滅的時代畫像。」英國《衛報》則激動地寫道:「他是文學天才……完全與其他當代小說在不同層次上……《自由》是年度之 作,世紀小說。」九月中,歐普拉登場,這位影響美國千萬讀者選書的媒體女王公開表示已看完這本書,並對著電視機觀眾大呼:「這本書太優美了。這絕對是偉大 的小說!」同時宣布這本書是她讀書節目的壓軸首選。兩人一笑泯恩仇,再度成了讀者熱烈討論的八卦話題。

11月24號的感恩節前夕,美國最具書評權威的《紐約時報》選出「年度最受注目的百本好書」(100 Notable Books)。該報負責選書的三大資深書評家也推出個人前十名最愛,《自由》不出所料,名登榜上。隨後出刊周日書評版從百大裡挑出年度十大,《自由》排名 年度小說第一。其他媒體包括《出版者週刊》(Publisher Weekly),《School Library Journal》,具份量的網站Salon藝文評論,美國公共電台的文化節目…….都在年度書榜中一致推崇《自由》。隨後本書並入圍美國國家書評獎決選。

說《自由》是年度之書顯然不能表達這本書給人的震撼,正如《時代》雜誌特約撰稿人Lev Grossman對法蘭岑的描寫 :「他或許不是美國最有錢、最有名的作家,但他絕對是最有抱負的一個。他就像那些他沉迷觀賞的、數量逐日減少的鳥類一樣,他是瀕臨絕種的動物——堅持寫作 要有思想內容的小說家。」這些情感濃烈的字句,我們相信凡是親自讀過《自由》的人,便能感同身受。


作者簡介
強納森‧法蘭岑(Johnathan Franzen)
1959年出生,美國小說家、散文作家,《紐約客》撰稿人。1996年,法蘭岑在《哈潑》雜誌上發表的一篇題為《偶爾做做夢》的隨筆,表達了其對 文學現狀的惋惜,從此聞名於世。當他的第三部小說《糾正》(2001)一齣紛亂的家庭諷刺劇,出版時,引來如潮好評,法蘭岑憑此書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及 2002年美國普利茲獎提名。2010年八月底出版第四本小說《自由》。

法蘭岑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母親是美國人,父親是瑞典人。在聖路易度過幼年時光,1981年從斯沃思莫學院(Swarthmore College)畢業,主修德文。1979-1980年,通過韋恩州立大學設立的“去慕尼克讀大三”合作項目,他曾到德國留學。1981-1982年,獲 歐布萊特獎學金在柏林自由大學學習。因此法蘭岑會說一口流利的德語。創作第一部小說期間,曾在哈佛大學地震實驗室打零工。


書本照片:轉自網路書籍資訊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自由
    全站熱搜

    asir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