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
逛永春二手市集
有一位老先生賣舊書
當時這三本一套 民國87年出版的老書
有黃斑 有水漬
一套兩百元
不拆售
看看這書臉兒
樸素至極
毛筆字寫著簡單扼要的書名
內文也非常的簡單
就是一頁頁往下鋪展的歷史表格
從年代最久遠的起始
一路兒往下發展
朝代更替
誰滅了誰
哪位大腕活過了
哪位大腕殞落了
一本專寫朝代
一本 專寫歷屆思想名家
一本專寫書法國畫名家
從第一頁開創 一路被滅
從第一頁開始活起 一路的死下去
沒有瑣碎的記事
只有幾行字句了結
這不是我愛的文學書
是生硬的研究類書籍
當時瞅見
也不驚喜
只覺得遺憾
我已經好久好久好久沒寫古代稿了
那時假如有這樣的參考書該多好
然後賣書的老先生看我挑起這樣的冷門書
他很篤定地告訴我:這書你買了不後悔 這書不買以後你很難見到了
又說
這書是一位教授為了教學方便參考好多好多歷史書籍
製作成的簡表
所以人家嘔心瀝血編成的參考書
才賣兩百元我猶豫什麼呢
儘管當時沒寫古代稿 日後恐也用不到
外加那時沒看當紅的[斷捨離][零雜物][怦然心動整理XXX]等
我的購書癖自然又氾濫了
當時我對這位賣書的老先生很是景仰
因為他的攤位讓我買到了愛慕許久
卻一直苦尋不著的 [陶庵夢憶]
總之那天會見[陶庵夢憶]已夠心花怒放了
就買吧買吧
返家後自然是偏心著[陶庵夢憶]
遺忘這三本資料書
人生某些偶遇
也許都有意義
只是當時不知曉
那時
哪料得到
2013年
外接了一個需費時長達兩年的編劇協力事務
還是古代劇
不得不耙梳被晾了許久的
爾等 吾等 朕啊 聖上啊
叛亂啦 建國啦 宰相啦 治國啦
打戰啦 將軍啦 小兵啦 皇宮啦
雖然只是協助一職
也夠頭皮發毛了
終於我憶起了這三套書
乖乖地啃食起來
然後一邊讀一邊膽戰心驚
古代君王活得真窩囊
曾經風光但常死得及慘
更別提叱吒一時的風雲人物
有的腰斬 有的車裂
久遠年代
那時的人性
跟而今的人性
沒有分別
人情世故
古今皆然
總歸是
人紅是非多
樹大易招風
一整套一頁頁讀下來
更覺得老莊思想的好的可愛
荀子有兩個學生
李斯
韓非子
都赫赫有名
可是當韓非子得勢
李斯備感威脅
於是李斯用計誣陷韓非子
令其冤死獄中
而李斯自己
最終也不得好死
於秦二世時被腰斬
而輔佐秦孝公使秦朝成強大天府雄國的商鞅
當秦孝公一死
立刻被誣陷 慘遭車裂而死
活世間
為人處事
真真是一門學問
真不知哪樣好
有名很好但隨名而來的那些是否承受得很值得?
當一個無名小卒很好 但你能安然地忍受這沒沒無名的滋味嗎?
無法一展長才 沒有共鳴的寂寞感 會不會又 太荒涼?
人與人之間的拉扯
不論是在小家庭裡
或置身在大組織中
許多的眉眉角角
那都是要碰撞過 疼痛過 才懂得的
好比莊子的好
也是要經歷過一些人情世故後
你才懂得的
要不年少時
哪屑讀莊子?
覺得那根本就是外星文
再縮得更小些
談戀愛好了
那也夠煩你的了
一樁愛情裡
有多少的角力拉扯矛盾糾葛
愛過頭了不妥
愛太少了會冷
眼角眉梢 眉來眼去
看起來美麗得很
愛下去了才知道光是愛這件事
就會勾出人心多少的黑暗面
越愛越茫然
彷彿走過了千里迢迢長路
關係不再有關係
很多情緒都迷糊了
最後落得不知我愛誰 不懂啥是愛
常聽人說勇敢去愛無畏傷害那才叫做真的愛
可我卻覺得被傷害的感覺一點都不好
傷害別人之後的內疚感也不好受
不喜歡辜負人
更不喜歡被辜負
這真到 好銳利的人性
明明白白能意識到自己的卑鄙自私
越來越覺得不配把愛說在嘴上
看別人都愛得那樣容易
我怎麼總抱著疑問進退失據?
也曾想好好地愛一個人
也真的好好地愛下去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以後
發現再也認不得自己了
那種驚怖感 那種慌 那種茫然
那種你要拔退逃亡才發現泥足深陷的恐懼
愛人畢竟不是買東西
要了不要了
提起了放下了
如何瀟灑?
前味後味加上總總的餘味
心臟負荷不了
回味時想美化得再美也騙不了自己
破碎的玻璃也能有一瞬閃得像鑽石
著魔般的迷下去
一日被割裂
那痛楚真到很腥
洗不乾淨的回憶
漂白不了的情懷
染了又染灰雜掉的情緒
那是不是
只有我有這樣的疑惑呢?
女人淪陷在愛情裡
男人迷失在權勢中
讀別人活過的一生
自己看著也心悸
如今我們比古老年代擁有更多的自由
卻沒有聰慧到看待愛情看待名利權勢更有辦法
說不定
還更糊塗